第202期

過濾「憂慮」

憂慮是中性的,憂慮有其正面功能!

       耶穌說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馬太福音六章34)耶穌並未說不要憂慮耶穌這裡說的是「不要為『明天』憂慮」,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關於明日,不像今日會有氣象預報。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可以理解為「不要為人生中不可掌控的部分憂慮因此憂慮不是罪!人應該為可以預期及掌控的部分憂慮。例如,以學生來說,考試的時間是確定的,因著憂慮考期日近而調整預備進度,這是好的!憂慮的情緒機制也是神所賜給我們的其實至少具有三個正面功能

第一慮讓人意識到自己的有限

第二、憂慮會促使人積極尋求資源協助

第三憂慮促進人重新評估與調整自己的動機與行為能夠促使人進步。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中提及他曾經寫了一封嚴厲而令哥林多信徒憂愁的信(未被留下來)

       哥林多後書二章1-4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們那裏去,必須大家沒有憂愁。倘若我叫你們憂愁,除了我叫那憂愁的人以外,誰能叫我快樂呢?我曾把這事寫給你們,恐怕我到的時候,應該叫我快樂的那些人,反倒叫我憂愁。我也深信,你們眾人都以我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我先前心裏難過痛苦,多多地流淚,寫信給你們,不是叫你們憂愁,乃是叫你們知道我格外地疼愛你們
 

       這封嚴厲而令信徒憂愁的信可能是保羅第二次去哥林多教會後(該次並未明確記錄聖經裡),他原希望教會領袖們處理教會內部某些大人物的嚴重罪行,這些領袖卻可能礙於某些原因,而未處理執行保羅於該次之行勸勉要教會執行的紀律行動,故保羅寫了那封失傳之「嚴厲且令信徒憂愁的信」。這封信雖讓信徒憂愁,但卻促使他們後來展開了正確的行動

 

       哥林多後書第七章8-11我先前寫信叫你們憂愁,我後來雖然懊悔,如今卻不懊悔;因我知道,那信叫你們憂愁不過是暫時的。如今我歡喜,不是因你們憂愁,是因你們從憂愁中生出懊悔來。你們依著上帝的意思憂愁,凡事就不至於因我們受虧損了。因為依著上帝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你看,你們依著上帝的意思憂愁,從此就生出何等的殷勤、自訴、自恨、恐懼、想念、熱心、責罰。在這一切事上,你們都表明自己是潔淨的

       學者威廉·貝克(William Baker),在他的哥林多後書註釋中也提及保羅在哥林多後書第七章裡所談到的兩類的憂愁,讓他想起大衛的例子,大衛承認他的罪(詩五十一1-11)並回到了神的恩惠中(詩五十一12-19)。依著神的意思憂愁讓憂慮的正面效能催促著我們做出正向的改變並在其中經歷神的恩典與能力

 

面對憂慮的陰霾,試著在每一個禱告中找出感恩陰霾便會慢慢地煙消雲散

       保羅第三次宣教旅行回來之後受到誣告被下在監裡爾後上告羅馬皇帝被限制住居於羅馬在受囚禁的處境中腓立比教會的信徒有諸多的憂慮憂慮保羅憂慮教會內的紛爭憂慮所遭受到的逼迫與損失等於是保羅在腓立比書四章6-7節寫到(以下是厚恩按希臘文經文原文翻譯其大意):「要先決定讓自己不要繼續不斷地負面憂慮下去,反而要讓藉著禱告和祈求『伴隨著感恩』向上帝敞開。來自於上帝的平安就會護衛我們的整個內心,使我們能享受安息。」

       「伴隨著感恩」是關鍵之一,試著在每一次的禱告與祈求裡都要伴隨著感謝。例如前些日子我的左眼出現的黑色蜘蛛網,經眼科醫師檢查,是內部視網膜出血導致,每日須用眼甚多的我,心中難免低潮。後一位醫師告訴我,我的視網膜和玻璃體分離了,對糖尿病的我來說其實也是一樁好事,因為這類患者到了末期,常會因視網膜血管增生出血而導致失明,而我也為著我的視網膜和玻璃體分離的狀態向神感恩,我發現,真的!在憂慮的禱告祈求中找出感恩,憂慮的陰霾便會慢慢地煙消雲散!

 

憂慮其實也是驕傲的變種形式

       我前些日子在華神推廣教育處教授《從彼得前後書的原文解析看侍奉與生活》,其中彼得前書五章5-7節提到:「你們年幼的,也要順服年長的。就是你們眾人也都要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因為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所以,你們要自卑,服在上帝大能的手下,到了時候,他必叫你們升高。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因為他顧念你們」。這段經文讓我明白原來憂慮也是一種驕傲!新約學者Thomas R. Schreiner也在他彼得後書的註釋238-239頁中寫到人的驕傲其實是否定了至高無上的神會顧念我們(Worry is a form of pride. Worry constitutes pride since it denies the care of a sovereign God.)。因此我也求神增強我對祂的信心強化神必顧念我的信念讓我遠離Worry is a form of pride

 

需要小心「憂慮情緒」的負面走向可能會導致犯罪

       情緒不是罪乃是中性的 但是情緒的負面走向卻可能會導致犯罪!例如以弗所書四章26-27:「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憂慮是一種情緒狀態每個人的情緒都會有高低的起伏;人生遇到低谷、挫折時都會曾出現過憂慮,甚至是憂鬱的情緒。例如,我們時而會因為憂慮而遷怒於別人,甚至做出傷害他人的舉動,這都是我們需要去注意的!

 

不要以為憂鬱症的患者一定是一靈性的軟弱者,此乃錯誤的迷思

       有些人的憂鬱狀態並不短暫甚至超越兩週以上國內外都有檢測的機制讓人知悉自己是否罹患了憂鬱症。憂鬱症並非是因為人的軟弱或沒有信心所導致,近來的醫學讓我們明白憂鬱症是大腦神經功能紊亂而產生的一種疾病

       身體有肝、肺、腎等器官,會生病。腦也是重要的器官,管理思想、情緒、行為表達等,腦也會生病憂鬱症是基因與環境互動之下所產生的一種疾病。故基督徒也需要了解此疾病,並勿以定罪的有色眼鏡來看待憂鬱症患者,不要以為憂鬱症的患者是一靈性的軟弱者,此乃錯誤的迷思!

       任何的疾病的確都有人之責任的部分,例如我自己的糖尿病,除基因因素外,也和我以前愛吃麵包、餅乾等澱粉類食品有關。憂鬱症患者也是,基因因素是我們難以改變的,但環境是可以改善的!憂鬱症是基因與環境互動之下所產生的一種疾病。我們如何在信仰群體中營造一個好的環境,讓基因與環境互動的強度可以減少,這都是我們可以學習的。

       當然,基督信仰當在破除對憂鬱症的迷思下,提供這類患者助力,馬太福音十一章28:「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誠願你我都能以「聖經的教導」及「神所賜普遍恩惠中的專業醫學知識」,來過濾「憂慮」,讓憂慮的正面效能更多被發揮,憂慮的負面影響能更多被導正!

網址已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