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期

讚美之聲聲不息

讚美之聲聲不息

◎許金寧/本會節目監製及主持人

        我從小就很喜歡歷史,每次想到書上讀到的這些故事,曾在過去某個時間、地點發生,甚至有些歷史和自己息息相關,彷彿搭上時光機穿梭古今,認識絕非自己所能經歷的人生片段,也可繼承這些歷史記憶並延續下去,實在令人熱血沸騰!而一首傳唱至今的詩歌,甚至在華人教會中幾乎每次都會唱的聖詩,又是如何歷經歷史長河,仍然保留對信仰的堅貞以及神超越世代恩典的永流?就讓我們透過一位17世紀的牧師,詩歌作者湯瑪士‧肯(Thomas Ken)的故事,一同挖掘這讚美之聲的傳遞。

不按牌理出牌的牧師

        1637年出生在英國的湯瑪士‧肯,是一位對事情認真、並且忠於所信的基督徒,也是一位很優秀的牧師,曾就讀溫徹斯特公學(Winchester College,英國第一所培養神職和公職人員的中等教育學校)、牛津大學赫特福德學院(Hertford College),並拿到牛津大學新學院(New College)的獎學金,完成了碩士學位。

        學業順遂的湯瑪士‧肯,在工作生涯上卻不太順遂。1679到1688年,湯瑪士‧肯擔任宮廷牧師的期間,兩次因為勇敢直言的個性,指出皇室一些不當的作風而進了監牢,被迫辭職。而這位在當時被認為不按牌理出牌、甚至有些不懂「人情世故」的牧師,在他的上一份工作──溫徹斯特公學擔任副校牧的時候,所寫的讚美詩卻留下了恩典的記號。

以詩歌關照學生靈性

         1666年,湯瑪士‧肯回到母校溫徹斯特公學,非常關心學生的靈性,於是寫了一本靈修手冊,手冊內頁還附上了兩首讚美詩──〈我靈速醒歌(Awake, My Soul, And With The Sun)〉以及〈晚間讚美歌(Glory To Thee, My God, This Night)〉。為什麼這兩首詩歌有其重要性與意義?這裡就要稍稍梳理一下湯瑪士‧肯當時所處的宗教氛圍了。延續宗教改革的理念,加爾文(Jean Calvin,1509-1564)雖然同意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所說:「音樂是上帝給人的禮物,用來讚美上帝的。」但加爾文更進一步認為,主日禮拜的音樂必須要非常樸素、簡單,也就是拒絕使用所有的樂器,並改用齊唱的方式,甚至和莫洛特(Clement Marot,1497-1544)一起合作把詩篇翻譯成法文韻文的形式,稱為「日內瓦詩篇集」(Genevan Psalter);由此可知,當時的教會所唱的讚美詩有一定的範圍限制。因此湯瑪士‧肯所寫的〈我靈速醒歌〉、〈晚間讚美歌〉,歌詞以早晨、晚間為主題,引導信徒透過詩歌靈修、敬拜神,就具有創意性、豐富性以及特殊性了,可說是那時的「現代詩歌」。而當時湯瑪士‧肯的想法也很簡單,為了學生的靈性而寫讚美詩詞,同時也希望給其他信徒在靈修的時候使用,也許心中也隱約期盼:這些詩歌終有一天能在教會與會眾一同歌唱、讚美神。

一句歌詞的演變

        兩首17世紀的詩歌,帶著一位牧師對學生的關照以及對信徒的關心,更重要的是神超越時間的傳遞,200年後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傳承下去。〈我靈速醒歌〉與〈晚間讚美歌〉現在分別可以在普天頌讚詩歌本第476首、第489首找到。但我們目前所唱的節數是經過刪減的版本。〈我靈速醒歌〉原文有兩段,一共10節;〈晚間讚美歌〉則是6節。其中〈晚間讚美歌〉在19世紀被英國聖公會列為聖詩四大傑作(The great Four)之一[1],也就是當時英國聖公會最常唱的詩歌之一,這是湯瑪士‧肯從未想過的演變。時間再過一百年,詩歌不僅被放入華人教會的詩歌本傳唱,還以不同的形式在聚會中頌揚。

       回到湯瑪士‧肯寫這兩首詩歌的巧思,我們會發現,兩首詩歌的最後一節都是一樣的:「Praise God, from whom all blessings flow, Praise him, all creatures here below; Praise him above, ye heavenly host; Praise Father, Son, and Holy Ghost.」翻成中文有兩種版本:「普天之下萬國萬民,齊聲讚美父子聖靈,三位一體同榮同尊,萬有之源,萬福之本。」以及:「讚美一神萬福之源,天下聖靈都當頌言;天上萬軍也讚主名,同心讚美父子聖靈。」很熟悉的兩段歌詞,就是現今華人教會在主日結束前會唱的讚美詩──〈三一頌〉或是〈讚美一神〉。湯瑪士‧肯認為不論詩歌的內容聚焦在什麼主題,最終仍舊要回歸頌揚三位一體的真神。以後人的眼光來看,神使用了這位牧師對祂的頌讚,成為了橫跨400年的詩歌,讚美之聲聲不息!

讚美樂音的不息

        有人說:「聖經是一本歷史書」,記載著神的故事(History)。我認為聖詩也是一本歷史書,經歲月的流逝,仍以音樂詩詞的方式隱含作者的信仰故事,還有神對每個人的恩典。每一首詩歌都承載作者生命的信仰經歷,也將不斷地透過每一位唱詩的信徒,層疊生命的經歷與回應,彷彿交疊而成的龐大交響曲,化為禱告的馨香傳到天父那裏;數算神對每個人的憐憫慈愛、信實公義,也讓讚美的樂音,繼續傳遞下去!



[1] 1885年英國聖公會王雅各牧師(Rev. James King)參考當時各國聖公會的聖詩本,結果52本中有51本聖詩都收錄了四首聖詩,分別是湯瑪士‧肯〈晚間讚美歌〉、查理‧衛斯理(Charles Wesley,1707-1788)〈聽啊天使高聲唱〉與〈基督來臨〉,以及奧古斯都‧托普拉迪(Augustus M. Toplady,1740-1778)〈萬古磐石〉。

 

網址已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