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修會的真義 中華福音神學院老師/周學信
假日,神聖之日
「假日」(holiday)原來的字意是指「神聖之日」,這具有一個強而有力的意涵――「度假」應該成為一段體驗聖潔的時光。但對許多人而言,不管是家庭或個人度假,如果他們想要「徹底的休假」,往往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盡、疲憊不堪。儘管我們有著龐大的觀光度假產業,但人們的休假,卻總是流於千篇一律或壓力過大的形式。
今天,我們的度假行程大多被逛街、購物所佔滿,然而「度假」應該有其更積極的意義;走出自己日常的生活,前往避靜退修,會是個讓你擁有理想、健康假期的好方法。避靜退修可以幫助人經歷上帝,對基督徒來說更是如此。我們不僅應當日日親近 神,更需要每隔一段時間安排一次與 神相遇的時光;而透過假期來安排這樣的避靜退修,極為適當。
基督教的退修會傳統
但是,今天教會典型的退修與退修會,已經和傳統退修會相去甚遠;並且,傳統的退修會正逐漸被多數信徒所淘汰。我們現今所參加的退修會,不是藉著避靜退修好使我們放慢腳步;不是去聆聽 神,並單單專注在祂身上; 而是去聽講道、講座,通宵達旦的聚會,舉辦一連串讓人們能彼此互動的小組活動,如:群體動力、領導力發展、烤肉、團康等等。然而,「退修會」的傳統意義並不在於獲得更多的訊息和娛樂,不是退到一個地方去辦好一次活動,更不是教會所籌辦的半觀光、半退修週末度假。「退修會」是一段讓人遠離日常生活瑣事,得以專注在自己屬靈生命上的時間。「退修會」不是讓人從生活的衝突、艱難中永遠抽離, 而是讓你從目前的困境中暫時抽離,好讓你能被更新、重組,並找到你繼續前進所需要的力量。「退修會」是幫助你暫時脫離日常生活,好將自己擺在 神面前,使你得著更遠的洞見、更大的能力和目的,來重新連結你的生活和工作。
這種為了滋養內在生命,而從日常生活瑣事中脫離出來的操練,是源自於耶穌的榜樣;耶穌曾整夜禱告並獨自退到曠野(可6:46,路4:42,6:12),這操練奠基於基督教傳統。在修道生活中,「守大齋期的要求」是為了鍛鍊一個人恆常一貫的屬靈操練;「朝聖」是中世紀信徒徹底專心尋求上帝的表達。
依納爵‧羅耀拉(Ignatius Loyola)在他的《神操》一書中,為「針對個人更新」而舉辦的退修會提供了一個經驗模式,這模式成功地模塑了往後退修會的形式。英國教會的第一次退修會可溯及1856年。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退修會在基督教新教團體中蓬勃盛行。[1]
退修會,一段安靜的時光
「退修會」是一段特地為上帝預留的時間,這時間長短不一,從幾小時到一個星期都有可能;在特殊的情況下,也可以是一個月或更長的時間。現今相當普遍的,是在週末或為期一週的退修會。內容可能包括閱讀、休息、讀經、禱告及敬拜,或是寫有關經歷 神的日記,並與屬靈導師面談。[2]在某些特定的退修會中,退修者會與一位經驗豐富的屬靈導師面談,屬靈導師將引導他做一系列的聖經默想。退修會的核心,在於:一個人決意要有一段不受干擾的時間,來好好親近 神。
這裏有幾個辦好退修會的建議:
第一,靜默。為了親近 神,我們必須知道靜默的力量,因為 神在靜默中說話。因此,找一個能讓人安靜的退修環境,是聆聽上帝,並認識自己的一種途徑。當你離家來參加退修會,你是來與上帝同在,並與祂深交的;很多時候,我們生活中的瑣事讓我們分心,以致於我們聽不到上帝的聲音。當你參加退修會時,應該關掉你的手機,並讓自己從所有社交網路中抽離;單單專注於上帝,先不要管其他人。
第二,聖餐。由於聖餐是記念基督的身體和寶血,在退修會中守聖餐,對與會者也很有幫助。當我們來到主的聖桌前,我們就是來到十字架前,十字架是我們得寬恕和醫治的地方。
第三,認罪悔改。在退修會中,當你花時間沈思、默想及自我省察,聖靈會光照你──幫助你承認你的罪,並祈求和好。我們沒有能力接受已得赦免的事實,這乃是上帝要我們操練認罪的原因;我們需要認罪以療傷,並且經歷改變、更新。
第四,讀經和默想。在靜默中慢慢地閱讀和默想聖經,是令人喜悅的事情。教會很看重新約聖經,尤其是福音書的閱讀與默想;參加退修會的人,將透過閱讀來思考救主的話語及行動,並因此大大受益。早晨讀經往往是得 神話語餵養的最佳時機。
當退修會即將結束時,一定要做幾項實際的承諾,來改進你的祈禱、服事與捨己。一定要在你的筆記本記下這些承諾!最後要知道,當你回家以後,你可能會發現自己之前所做的承諾並沒有認真去實踐,或是沒有做到。不要緊!就像保羅在〈腓立比書〉三章十三節「忘記背後」的教導,你應該忘記過去的,然後重新開始。不要放棄,不要被昨天的遺憾所牽絆;只要努力向前,相信有 神的恩典,你將會更新。
[1] Raymond Studzinski, “Retreat, Retreat Movement”, in Michael Downey, editor, The New Dictionary of Catholic Spirituality, (Collegeville, Minnesota, The Liturgical Press, 1993), 826.
[2] Ibid., 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