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期

毫無保留──威廉‧博德恩的故事

 

毫無保留──威廉‧博德恩的故事  -編輯部

 

  威廉 ‧ 博德恩(William Whiting Borden),1887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一個富有的家庭,由於博德恩家族早期在科羅拉多州開採銀礦致富,後來創立了博德恩乳業,富甲一方。在博德恩 7 歲時,他的母親走進教會並受洗成為基督徒,博德恩耳濡目染,開始對聖經有初步的認識。當博德恩16歲高中畢業時,他已經是身價百萬的博德恩乳業繼承人。

 

奉獻自己,毫無保留

  高中畢業那年,博德恩的父親送給他一份畢業禮物:環遊世界。他遊歷了亞洲、中東、歐洲許多的城市,親眼看見許多窮困的人生活沒有盼望,就受到 神的感動,立志做一個宣教士,要把福音傳給這群人。然而,這並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成為宣教士意味著他要放棄原本豐衣足食的生活,很多人也勸他不要放棄大好前程。經過一段時間和內心的掙扎之後,博德恩寫信告訴父母:「我將用全部的生命為進入宣教禾場作準備。」同時,為了堅定自己奉獻的心志,他在父親送給他的聖經上,親筆在末頁寫下了 No Reserve(毫無保留)。

 

進修神學,毫無退卻

  回到美國以後,威廉 ‧ 博德恩進入知名的耶魯大學就讀。很快地,他對於這所名校感到非常失望,他覺得學生們的道德低落,整個校園充斥各種罪惡,但博德恩並不打算袖手旁觀。相反地,他開始和好朋友約定在早餐前一起讀聖經、禱告,很奇妙地,越來越多人聽到這個消息,並選擇加入這個小型的禱告會,早禱會日漸擴大,成為全校的運動。博德恩大一結束時,禱告會每週聚會的人數已經有 150人;到了第四年,耶魯大學學生每週聚會的人數,已經達到了1300人。

  博德恩經常去尋找那些被大家認為無藥可救的學生,向他們介紹耶穌,傳福音的大好消息;他也關心周遭的孤兒、寡婦和殘障人士,甚至把福音傳給街頭上的酒鬼,幫助他們重建人生。儘管博德恩為耶魯大學帶來靈性上的大革命,但四年前環遊世界時, 神的呼召一直在博德恩的心中縈繞不去,他心中很明白,   神要他去向中國的穆斯林(回教徒)傳福音。大學畢業之後,許多大公司和學校爭相高薪聘請他,但他拒絕了,堅守起初 神給他的感動,申請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就讀神學院。當他知道自己的申請被接受時,他在聖經的末頁寫下第二行字No Retreat(毫無退卻)。

 

心懷中國,毫無遺憾

  完成普林斯頓神學院的學業之後,博德恩開始作前往中國的準備。由於穆斯林共同的語言是阿拉伯語,他決定先到埃及學習阿拉伯語,再到中國甘肅向穆斯林宣教。可惜他在埃及不幸感染了脊髓腦膜炎,一個月內就去世了,那年他只有25歲。威廉 ‧ 博德恩逝世的消息很快地傳回美國,所有報紙都刊登了這一則消息。出師未捷身先死,在一般人看來是一椿悲劇,是一個莫大的遺憾,但當博德恩的父親收拾兒子的遺物時,翻閱他多年前給兒子的聖經,在聖經的末頁,發現博德恩在離世前,親筆留下了第三行字 No Regret(毫無遺憾)。

  威廉 ‧ 博德恩留下了 100萬美金的遺產,並且全數奉獻出來,其中 25萬美金捐給以向中國傳福音為宗旨的中國內地會,內地會用這筆捐款在中國的甘肅省蘭州成立了一所以服務穆斯林為主的醫院,名為「博德恩福音醫院」,後來成為「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威廉 ‧ 博德恩的死也激勵了許多基督徒前往中國宣教,為他毫無遺憾的人生畫下完美的句點。

 

  威廉 ‧ 博德恩雖死了,卻仍舊在說話,

  No Reserve, No Retreat, No Regret(毫無保留、毫無退卻、毫無遺憾)成了他一生最美好的註解。

  回應威廉 ‧ 博德恩的呼召,遠東福音會為回族朋友製作的廣播節目

  回族廣播  《恩典與真理》  每天下午 17:00-17:30  短波31公尺9400千赫

  也歡迎你收聽《博德恩的故事》

  

網址已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