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結果子?「多」是指怎樣的多?「果子」又是指怎樣的果子?
◎于厚恩 牧師
2025年遠東良友電台的主題是「多結果子」,「多結果子」是教會常見的標竿主題,也是不少基督徒的自我期許。從《約翰福音》的角度來看,到底什麼是多結果子呢? 「多」是指怎樣的多?「果子」又是指怎樣的果子?
約翰福音第十五章第5節耶穌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
有一首詩歌《主是葡萄樹》歌詞是「主是葡萄樹,我們是枝子,枝子連於葡萄樹,我們若常在主的裡面,就能結豐盛的果子。嗨呀!若是離了主我們什麼都不能,枝子不能作什麼。主是葡萄樹,我們是枝子,在主裡結豐盛的果子。」但這首詩歌也並未告訴我們是要結怎樣的果子?
「多結的果子」的「多」,並非單指比以前數量更多的果子而已,而更是指果子在品質上的提升!
約翰福音第十五章第5節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μένων ἐν ἐμοὶ κἀγὼ ἐν αὐτῷ οὗτος φέρει καρπὸν πολύν);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在這邊出現「多結『果子』」。『果子(καρπὸν)』這個字,在希臘文中是單數。那麼,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是單數呢?因為「果子」這個字,我們從英文來舉例,『水果』這個字fruit可以做可數名詞,也可以做不可數名詞,有時候單數名詞也可以做集合名詞。特別這個地方講到葡萄樹,它的果子按耶穌所說的這個比喻,大概果子的表面意義就是葡萄。既然同樣都是葡萄,所以,可以用集合名詞單數來表示葡萄樹的果子葡萄,希臘文也是相同的概念。
此外,約翰福音第十五章第5節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μένων ἐν ἐμοὶ κἀγὼ ἐν αὐτῷ οὗτος φέρει καρπὸν πολύν);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多』結果子」,希臘文的『多』是「πολύν」,英文的翻譯是「much」,也就是「多」。
我們再回頭看一下上文,約翰福音第十五章第2節說:「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結果子的,他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πλείονα)』。」這裡的「果子」一樣是單數,但,這裡的「更多」不是「多」而已,而是一個比較級「more」。第5節的多是much,第2節的多其實是more。既然是more一定是一個比較!比方說A more B,意思是A比B還要更加怎麼樣。這裡的「更多(more)」的概念,我們過去可能以為是指數量上的多,但,請注意這比喻是與葡萄樹有關的。關於葡萄的植栽,所謂的「多結果子」是怎樣的概念?我們需要從葡萄植栽學來理解,才能夠準確地了解其意義!人性上的耶穌是位大自然的細膩觀察家,祂雖然誕生在木匠的家庭,卻觀察入微,取材於生活,讓聽眾能明白祂要傳達的真理,因此,祂的道成肉身不只是在救贖層面,更是在傳道方面!
農業專家告訴我們,葡萄要結果,「整(整理)枝修剪」的重要性,比施肥要高出太多了。「整枝」就是整理它的枝子,修剪它的弱枝、花、果等。一般農作物要提高產量、提高收成的品質,肥料很重要,施肥也很重要,但,葡萄很特別,它的整枝修剪的重要性更加需要被重視。這是因為在葡萄樹的養成過程中,枝子、花、果實,都在搶養分!因此,當農夫在種植葡萄樹的時候,會留下那個生命力最強的枝子,剪掉比較弱的枝子,免得養分被弱枝給搶去了。當葡萄樹開花的時候,農夫甚至還要把花也剪掉,因為花也會搶養分。不只如此,連結出葡萄的果實時,農夫還要把一些果實剪掉,讓養分可以集中在某些葡萄上,讓葡萄的「品質更佳」。耶穌雖然是一個木匠,但,祂觀察入微,祂對植栽學有了解,祂知道葡萄樹需要經過修剪。從這葡萄植栽的背景分析可知,「結果更多」這more指的不是只有數量的層次而已,而更是指品質的層次,透過修剪可以使葡萄的品質比以前更好。這是在葡萄植栽上的一個基本常識。
因此,對種植葡萄的農夫而言,他們所謂的more是指期盼培植出更好品質的葡萄,而非數量最多而已,甚至前者的重要性勝於後者。試想,如果more是單指數量上的更多,而每顆葡萄吃起來酸酸的,品質一般,那絕非種植葡萄樹之農夫所期望的。他們希望可以種植出more,比以前更好品質的葡萄、更高品質的果子,它的酸度很低,也許數量不高但卻可擁有高甜度。在這裡,我要跟大家分享的第一個重要觀念,「『多』結果子」的『多』,從much到more,這個『多』非單指數量上的多,而是指品質的提升,是比以前品質更佳的果子。
多結果子的意思,是要活出比以前更加「more」,更加彼此相愛的生命!
耶穌所講的比喻有時重點會在最後揭示,例如十個童女的比喻最後揭示出比喻的重點: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第13節,「所以,你們要警醒;因為那日子,那時辰,你們不知道。」在約翰福音第十五章第17節亦若是,耶穌講了「祂是葡萄樹,我們是枝子」的概念後,耶穌說:「我這樣吩咐你們是要叫……。(These things I command you, in order that……)」。原來耶穌講這葡萄樹之枝子與果子的比喻,目的是什麼呢?目的是要讓門徒們彼此相愛,也就是說,上帝希望我們結出的果子即「彼此相愛」!
多結果子的意思,是要活出比以前更加「more」,更加彼此相愛的生命!這是我們在讀約翰福音第十五章時需注意的。約翰福音第十五章也告訴我們,「活出比以前更加彼此相愛的生命」辦法是「與上帝保持緊密連結的關係」。約翰福音第十五章第5節,「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ἐγώ εἰμι ἡ ἄμπελος, ὑμεῖς τὰ κλήματα. ὁ μένων ἐν ἐμοὶ κἀγὼ ἐν αὐτῷ οὗτος φέρει καρπὸν πολύν, ὅτι χωρὶς ἐμοῦ οὐ δύνασθε ποιεῖν οὐδέν.)」這個動詞「常(μένω)」可以翻譯為「保持」或「居住」。
與上帝保持「密連」,與上帝保持緊密連結的關係,是能夠活出more、能活出比從前更加彼此相愛的祕訣。
耶穌的意思是:你要「保持在我裡面」,「居住在我裡面」。這個動詞「常(μένω)」有學者翻譯為「緊密連結」,我覺得翻譯得非常好,強調的是「緊密的連結」的概念。動詞「常(μένω)」這個字,在新約中出現了118次,而在約翰福音中出現了40次,佔比例大概百分之三十幾。如果把約翰的著作也加進去,包括約翰一書,出現了24次,比例很高;約翰二書出現3次,啟示錄出現1次。你可發現,新約中「常(μένω)」這個字有一半都出現在《約翰的著作》中,約翰非常強調的μένω(密連→緊密連結)的觀念。耶穌在這裡告訴我們:與上帝保持「密連」,與上帝保持緊密連結的關係,才是能夠活出more、能活出比從前更加彼此相愛的祕訣。
因此,一個人要在群體中比以前更加彼此相愛,其實「與上帝的關係」會影響到「與人的關係」。當我們無法彼此相愛,在愛的團契中不進步、原地踏步,甚至退步時,這其實也凸顯了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恐怕有了狀況。你我可以透過我們自己在群體中的狀態來檢視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唯有與上帝保持緊密連結的關係,才是活出比從前更加彼此相愛的辦法。
我們要學習經常讓上帝的話來修剪我們,讓我們知道怎樣更加地活出彼此相愛的生命!
約翰福音第十五章1到2節,第1節說:「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栽培的人。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結果子的,他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祂怎樣修理乾淨,使我們更能活出那個高品質的「more」的彼此相愛的生命呢?約翰福音第十五章第3節,耶穌說:「現在你們因我講給你們的道,已經乾淨了。(ἤδη ὑμεῖς καθαροί ἐστε διὰ τὸν λόγον ὃν λελάληκα ὑμῖν·)」在中文中,「因(διὰ)」這個字是一個介系詞,後面是接的是直接受格,故是指「because of」,如果後面接的是所有格,則必須翻譯成「through」或「by」,也就是「憑藉著」或「透過」。耶穌說:「現在你們因……」後面接的是直接受格,所以應該翻譯成「因為」。乾淨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我講給你們的道」。也就是說,我們生命能以乾淨的原因是因為上帝的話語。約翰福音第三章第20節,約翰說:「凡作惡的,便恨光,並不來就光,恐怕他的行為受責備。」反過來說,一個願意就光的信徒,會經歷到生命中常常被責備、常常被勸戒。提摩太後書第三章第16節我們也看到上帝話語的功能。保羅告訴提摩太說:「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與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我們要學習經常讓上帝的話來修剪我們,讓我們知道怎樣更加地活出彼此相愛的生命。
就實踐層面來說,當你我靈修或聆聽信息時,需要學習保持一個開放的態度:「主啊,願祢來修剪我,願祢來修理我,願祢透過祢的話來提醒我。」祢的話就像希伯來書的作者所說的,第四章第12至13節,「上帝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並且被造的沒有一樣在他面前不顯然的;原來萬物在那與我們有關係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上帝的話語好像兩刃的利劍,刺入剖開,把我們心底最深處隱藏的狀況揭露出來。我們需要常常來到上帝面前禱告:
天父啊,讓我知道我裡頭有哪些惡行,我需要在祢面前認罪。我有哪些不成熟、有哪些自我中心的決定或行為需要被祢的話語修正。
在聖靈的議題上,加拉太書的聖靈觀特別強調生命的果子。
我們知道了約翰福音第十五章中講到的果子是指彼此相愛的果子(愛的果子),這也讓我想到加拉太書中之聖靈的果子。保羅第一次宣教旅行後期在加拉太一帶傳福音,加拉太書第四章13到14節告訴我們,保羅在加拉太地區傳道、傳福音,對方會信主,與成功神學一點關係都沒有。保羅說,他在加拉太的宣教之旅中生病了。那些不信主的人,因著不同的原因,來照顧保羅、幫助保羅。可是,保羅在病榻上,仍沒有忘記福音的使命。加拉太書第四章13到14節說:「你們知道,我頭一次傳福音給你們,是因為身體有疾病。你們為我身體的緣故受試煉,沒有輕看我,也沒有厭棄我,反倒接待我,如同上帝的使者,如同基督耶穌。」學者們研究保羅在加拉太書的聖靈觀,發現他一開始在加拉太的宣教,不是以成功神學,甚至主要不是以神蹟啟示的方式帶領人信主。因此,在聖靈的議題上,加拉太書的聖靈觀特別強調生命的果子。
愛之果子的來源是聖靈!
加拉太書第五章22到23節,保羅提到聖靈所結的果子,在原文中一樣是單數。只是果子是單數,但是下文所列出來的卻不只一個:「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九個不同名詞,不宜以一個集合名詞-果子來代表。故在這裡有兩種解經的方向:一個是將這九個名詞視為是一個果子的內涵(如石榴為巴勒斯坦常見的果子,石榴多子,與「一個果子,許多內涵」的圖畫,有類似之處。),另一個則是將這單數的果子理解為第一個仁愛(ἀγάπη:愛),而後面八個名詞都是在詮釋這愛的果子之八個面向。
如果按照第二種理解的角度來看,那個單數的果子是愛(ἀγάπη)。這樣的理解也與約翰福音第十五章的意思相似。再者,加拉太書第五章22節之「聖靈的果子(ὁ καρπὸς τοῦ πνεύματός:the fruit of the Spirit)」之所有格也可理解為來源所有格(將"of the Spirit" 解釋為"from the Spirit"),也就是愛之果子的來源是聖靈!換句話說,要結出愛的果子,需要從聖靈那裡來幫助我們,你我才有可能結出愛的果子之八種面向。
第一個面向是喜樂。喜樂是你我認識到上帝對我們的愛,並蒙聖靈賜予一種穩定的心態,即便我們處在艱難中。彼此相愛是我們雖然面對艱難,但我們會彼此鼓勵,相信上帝愛我們,祂允許這個難處臨到我們,背後一定有祂的美意。以至於我們會蒙聖靈賜予一種穩定的心態,不論逆境或順境,都可以靠主喜樂。
第二個是和平。和平就是「平安」那個字,這個字通常在解釋上有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與上帝的關係-與上帝和好;另一個是與人的部分,就是我們靠著上帝,需要追求與人和睦相處。在這段經文中應該是以後者為主要意義。
第三個,要忍耐。愛的另外一個面向是忍耐。忍耐這個字,是上帝對有罪的受造物所顯的態度。我們生命當中都有要學的功課,群體中我們會有不完全、會有摩擦及傷害。但是,愛就是我們會求主幫助我們,可以對對方忍耐,像上帝忍耐我們一樣。
第四個是恩慈。恩慈這個字與忍耐同樣是要來彰顯上帝的特質。恩慈是上帝以恩典回應悖逆的受造物,祂的寬容、祂的恆忍,是以罪人悔改為目標,並不是說祂沒有原則、感情用事。雖然上帝忍耐,祂願意以恩慈待我們,給我們機會;但是,我們仍必須要承擔該負擔的責任。面對犯罪、犯錯者,我們願意再給對方機會,希望對方可以改過自新,那叫恩慈。
第五個是良善。與良善相對的是自私,所以,這個字很多時候被翻譯做「慷慨」。這個人對你好,甚至他願意慷慨地對你,但,彼此相愛需要學習非一味地只有單方慷慨,我們也要學習也以慷慨對待他人及以慷慨對待曾對我們施予慷慨者。
第六個是信實。信實有時候翻譯做信心、忠心,也可以翻譯做「可靠」。愛之果子的其中一面向即與別人相處的時候,我們是可靠的,而這也是一種彼此相愛的表現。我們需要期許自己與別人相處時是可靠的。
第七個面向是溫柔。溫柔的相對是傲慢與堅持己見。根據學者馮蔭坤的研究(校園出版之《加拉太書》卷下的第1282頁),他認為溫柔的相對面就是傲慢與堅持己見。彼此相愛的表現是會去對付肉體的傲慢與堅持己見!
第七個名詞其實與第八個名詞節制也有關係。與節制相反的意思是「嗜欲無度」。為什麼人會堅持己見?他很可能骨子裡覺得那是我要的,我就是要。人以滿足自己的慾望作為與他人互動的最大依歸時,便離彼此相愛越來越遠了。面對一些慾望,我們是需要去控制的。面對自我的慾望,我們可以靠主自律,同時也學習考量到對方的需要,這才是愛的表現。
保羅說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因為法律只是最低限度道德的底線而已。律法的精神總歸愛上帝、愛人。如果你我是以愛為出發點,我們會從這八個面向去思想自己在群體當中與人互動之狀態。法律不過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遵守法律只是守住了道德的底線。所以,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因為它的層次已經高於人間所有的法律了。我們真是時時需要支取聖靈的能力,並向主說:主啊,祢幫助我,賜我力量,讓我能夠活出愛的八個面向: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慷慨)、信實(可靠)、溫柔、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