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期

中國教會宣教運動的現況和展望

中國教會宣教運動的現況和展望

◎金書亞

        2016年10月參加沿海某城市的宣教營會。當時,〈宗教事務條例修訂草案〉剛發佈不久,大家都感受到家庭教會的生存空間即將面臨嚴峻的考驗。在那一刻,四天的宣教營照樣舉辦,有來自38間教會近600位弟兄姊妹參加。雖然基於安全因素,每年的聚會點都不同,但如此規模的聚會好幾天,仍然不受任何干擾照常進行,深深感受到上帝的帶領。為期四天的聚會、敬拜、禱告、分享,最後一天,有近百位上前回應神的呼召願意全職奉獻,我親眼目睹聖靈如何在神州大地工作。

      「福音入中國、福音出中國」的口號已經迴響十多年。雖然有些人期望中國很快成為「宣教大國」,但是整體來說,中國教會的宣教運動還是處於起步階段,或者說還在覺醒期。讓我們先思考是哪些因素或契機促使教會參與普世宣教運動呢?

 

教會內部發展

        教會經過文革火煉的苦難後,雖然對基督徒人數有不同看法,但過去三十多年奇蹟般的成長是有目共睹的。原本家裡的聚會逐漸搬遷到辦公大樓,北京有一棟20層辦公大樓竟然有十多間教會!神在苦難和成長中培育了大量的國度及宣教人才。宣教歷史告訴我們教會的復興必然帶來宣教運動。

 

國家經濟發展和全球化

        歷史告訴我們,現代宣教運動都是隨著國家的政治以及經濟的發展一同崛起,例如:19世紀的英國和歐洲、20世紀的美國。根據世界銀行,2014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教會的經濟資源也一同成長。以前內地培訓都是講員自費服事的,但如今教會則供應講員費。相信愈來愈多這樣的資源將投放在遠方和近處的宣教。

 

教會在關鍵時刻的覺醒

        2008年四川大地震喚起教會對世界及社會的關注。由於長年政治上的處境及神學觀的限制,教會一直處於內向和被動狀態,但神透過國家大災難,打破教會傳統保守內向的觀念。當年有100萬志願者湧向災區,聽說將近一半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基督徒;很多教會的差傳事工及差會是那時興起的。

那麼,當前哪些教會參與本土宣教運動呢?大約有以下三種:

傳統家庭教會

          從前述所談的沿海城市為例,他們2012年起每年9月舉辦不同宣教聚會,最後一個週末則舉辦宣教營。去年整個宣教月期間總計參與近3,000人次。無論策劃或財務,主要由本土力量帶動,海外同工後面配搭和支持。雖然他們謹慎保守,發展較慢,但潛力相當大。華南另一個城市今年將會跟著這模式舉辦宣教月。

 

農村教會(五大團隊)

         主要是海外資源帶動,本土合作。2000年初期回應「福音傳回耶路撒冷」的號召,雖然起步快,但最後失敗告終,經歷了慘痛的教訓。例如:12人派到埃及,只有一對夫妻留守。但是,團隊經過調整,目前獨立差派20人,即便面臨著生活壓力和生命危險,透過流淚的撒種,最近在阿拉伯有小小的突破。

 

新興城市教會

        經過幾年的籌備,2015年召開首屆「宣教中國2030」,號召中國教會到2030年差派20,000宣教士「還宣教債」,由本土力量帶動,與全球教會聯結。2016年共一千多人(二十多省)參加大會,其中牧者七百多人,這麼多的牧者為了宣教一同聚集禱告,史無前例。雖然只是一小部分,卻是一個新的開始。中國教會為了宣教如此的連結和整合,是這次大會的最大收穫,且決定今年的大會由傳統教會主辦。

        以上這三種力量透過連結合作,可以一同邁向宣教的整合及中國教會的合一,我向主獻上感恩!20,000名宣教士只是一個象徵性的數字,不應成為整個宣教運動的動機或焦點,其動機始終是教會對上帝榮耀的愛和熱忱。中國教會能否成為未來全球宣教的主要力量,取決於教會能否在即將來臨的苦難中繼續經歷復興,以及教會在所處的政治環境中配合。

 

如今中國教會確實進入宣教覺醒期。但願聖靈在未來充滿挑戰的日子中,繼續帶領她在這條路上堅持到底,與全球教會攜手共同完成大使命。

網址已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