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期

〈使徒信經〉系列四

 

我信聖靈

(我信)神聖大公教會;聖徒相通

吳國安老師 英國愛丁堡大學神學博士、浸信會神學院專任老師

我信聖靈

  到了尾聲,〈信經〉第三次重述「我信」,表示內容進入一新階段、新高峰。我們觀察到一個明顯三重的架構:之前
有「我信」聖父上帝、「我信」聖子耶穌基督,在此到了「我信」聖靈。若用另一方式表達:〈信經〉之前談了上帝
談了是神而人的耶穌基督,現在要談的是那位與有關的聖靈。正如同聖父、聖子、聖靈雖有三位,卻非分開,反而仍是
一體,須合而觀之;照樣我們不能脫離上帝來抽象地談論人(彷彿離了上帝人仍有 / 才有獨立的存有和地位),反而必須在
上帝透過耶穌基督成就的工作中、在人透過過耶穌基督與上帝的關係中,找到人恰當的位置。

 

一體上帝三位格間不可分的關係

  首先,論到一體上帝三位格間不可分的關係。在此我們特別著重聖靈與聖子間的密切關係:聖靈就是主耶穌基督的
。羅八9-11清楚表示,「聖靈」就是「上帝的靈」,就是「基督的靈」,就是那「叫耶穌從死裡復活者(父)的靈」,
徒十六6-7則讓人看見「聖靈」就是「耶穌的靈」。確實,若父所應許、所差的聖靈就是為了為聖子耶穌基督作見證(參徒
一4;約十五26),那麼「我信聖靈」這個認信當然包括(對聖靈工作的認信;那麼當我們倚靠聖靈能力、高舉耶穌基督
和祂恩惠福音時,我們就是在高舉聖靈。我們不可能過於高舉耶穌基督以致使人忽略聖靈,也不可能為耶穌基督作見證「
太超過」而使得聖靈被忽略、不開心;須知見證者工作的本質正是隱藏自身,「為他人作嫁」(參約一29,三27-30)。
如此,「我信聖靈」所表示的不是指使聖靈為我工作,滿足我的需求,使我喜樂滿足,而是我們與聖靈同工,見證基督,
使聖靈喜樂滿足。

 

真正的自由

  接著,論到人在上帝透過耶穌基督成就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上帝的工作最主要是祂「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
和好」(林後五19a),方法則是透過聖靈使人從罪的轄制中得釋放(參路四18),以致在自由中向著上帝、為著上
帝而生活。基督徒的真自由僅能從聖靈而來:「因為賜生命聖靈的律,在基督耶穌裡釋放了我,使我脫離罪和死的律了」
(羅八2),「主就是那靈,主的靈在哪裡,那裡就得以自由。」(林後三17)這真自由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自
由,而是「有能力不做不願的惡」的自由;不是「為所欲為」,而是能夠「不為所不欲為」──這是就消極而論。積極言
之,倚靠聖靈,基督徒能夠「為所當為」,有能力「去做所願的善」,在上帝的心意中,與上帝同工。當保羅提到隨從聖
靈、體貼聖靈、受聖靈引導(參羅八4-6、14)、順聖靈而行、靠聖靈行事(參加五16、25)時,都是同一道理:人順從
聖靈,自由而主動地活得像神,向著神且為神而活。也如保羅所說:「弟兄們,你們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將你們的
自由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事。」(加五13)

  當我們與聖靈同工見證基督,並順服聖靈得著真自由,為神、為人而活時,就是活出了「我信聖靈」的寶貴認信,也
是參與在三一上帝引人歸向祂自己的工作中。

 

(我信)神聖大公教會;聖徒相通

  「教會」(ekklesia)一詞原指受到呼召離開原處、到公眾場所聚集,就基督徒而言,則指接受聖靈呼召、屬於
耶穌基督的一群人的聚集。也因此,談過聖子的身分及工作和聖靈之後,〈使徒信經〉必須談到教會。聖靈與聖子不可分,
為聖子作見證;照樣,教會與聖靈也不可分,是由聖靈呼召、靠聖靈而立,而非由人意、靠人力。以下分四點談談教會的
基本特徵。

 

教會是獨一的

  首先,這裡的「教會」一詞為單數,表示教會是獨一的。雖然常會聽見「文山區眾教會」、「台灣眾教會」這類的表
達,不過基督為之捨己、作其救主和元首的,卻是一獨一的教會(the church,參弗五23、25)。地方教會雖多,但都屬
於那本質為一的獨一教會,共有一主、一信、一洗(參弗四5)。

 

教會是神聖的

  第二,教會是神聖的。一般提到神聖、聖潔時,我們直接會聯想到清潔、乾淨和一些道德律例、行為準則,即應該做
這個、不應該做那個。在聖經中,聖潔的基本意思是「分別」;而從根本上來看,教會既是回應呼召而離開本處的聚集,
就必然是分別出來(「聖潔」)的。坊間不乏關於教會特色和牧師角色的各種論調:有謂教會應像公司、重管理、牧師應
是首席執行長(CEO);有謂教會應像社團、重人際、牧師應是諮商輔導專家;有謂教會詩歌敬拜應像大型演唱會、重氣
氛營造和情緒操控、領敬拜者應像搖滾巨星等等,不一而足。就聖潔、分別原則而言,教會與社會和各類社團組織實應有
所區別,因她是接受聖靈呼召、屬於耶穌基督的人的聚集,不是來自人意或靠藉人力。

 

教會是大公的

  第三,教會是大公的。「大公」(catholic)一詞讓人直接聯想到羅馬大公教會、即天主教,但它的原義是普遍的、
包括全人類的。地方教會雖受時空限制,是一時一地的特定產物,但那獨一的教會仍具有超越時空的普遍性。由此,地方
教會消極方面應避免妄自尊大,以為自己就代表那普世的教會;積極方面應具備廣闊胸懷,因每一間特定地方教會都是上
帝普世教會的表彰,不論那教會的人數、貧富、膚色如何。這樣看來,保羅所說「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
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林前十二26-27)就能取
得新一層意義:各地方教會彼此互為肢體,因同屬一個身子,即上帝藉基督和聖靈設立的那普世教會。

 

在教會中聖徒彼此相通

  最後,在教會中聖徒彼此相通。同上述第二點,「聖徒」指的不是在道德實質上已達到完全的基督徒(今世恐無任何
基督徒做得到),而是在地位上被分別出來的基督徒(今世所有基督徒都已是如此)。因著連於元首基督,同屬一身子(教
會),基督徒之間「彼此相通」,互相作肢體,有分享、團契,有生命連結。中文所說「無人能離群索居」,英文所說「無
人是座孤島」(No man is an island),用來描述基督徒再合適不過。

  教會被分別出來,是獨一、神聖且大公的。在地方層次,各教會內聖徒彼此相通;在普世層次,各教會間聖徒也彼此相
通。這是聖靈持續不斷的工作,也是建基於基督已成就的工作。為此,我們感恩。

 

網址已複製!